受地質構造控制影響,貴州省山脈高聳、嶺谷高差明顯,高原和山地占全省面積的87%。
近年來,貴州省高速公路建設中,出現了隧道數量越來越多,隧道越來越長的情況。例如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最長隧道——肇興隧道全長達4752米,水都線隧道長度占線路總里程的36%。隧道運行電費、維護費較大,特別對照明要求較高的隧道,照明節能和照明安全的矛盾越突出。
貴州省交通部門曾經對滬昆、杭瑞等10余條高速公路隧道總體照明條件進行調查,500份調查問卷顯示,有41%的駕駛員認為貴州省隧道照明條件整體較暗,14%的駕駛員認為照明過暗。認為隧道出入口段是隧道最危險位置的駕駛員占78%。
隧道內行駛感覺怎么樣?經常跑長途跨省貨運的王師傅告訴稱,雖然自己經驗豐富,但進入隧道后,擔心隧道內部的高度,以及是否存在阻礙物,因此他會盡量在白天光線好,注意力集中時過特長隧道。
交通事故管理部門對此分析認為,公路隧道事故多發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隧道洞口照明與隧道中間段差異太大,導致駕駛員視覺能力下降。雖然隧道事故次數在整個公路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但其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數和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卻占有很大比例,而且隧道內更容易引發二次事故。
“隧道光環境,其實就是在隧道內營造出接近自然光線的環境,讓駕駛員在隧道內的生理視覺與心理感受都與露天下感覺無明顯差異。”貴州高速集團總工程師說,就是要讓駕駛員進入隧道后視覺是安全和舒適,然后安全行駛出隧道。
在研發中,要計算不同光環境、車速和交通量條件下的亮度需求,實現不同條件下滿足安全行駛的調光技術。
貴州高速集團在研發過程中,在沒有啟用任何光源的情況下,發現試驗路段思劍高速貴馬隧道20米外人影清晰可見。借助涂料的儲能發光技術,連報紙上的字都看得見。
管總工就儲能發光技術向記者演示,將一塊涂抹上涂料的磚,放在沒有自然光的暗處,磚塊立即呈現出亮色,而且在沒有任何光源補充的情況下持續發亮12小時。如果隧道內壁全部采用這種涂料,隧道內駕駛員就可以獲得更好的亮度。
即將建成通車的三黎高速,是貴州率先采用此項技術的高速公路,在三黎高速公路的14個隧道中,采用無極調光、變色溫技術以及儲能發光技術應用。投用駕駛員就可能感受到這項成果帶來的方便。
目前,貴州高速公路集團管理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電費每年約為5000萬元,其中80%為高壓鈉燈所耗,20%為LED及其他光源所耗。光環境應用項目全面推廣后,按目前用電總量計算,每年將節省運營電費3080萬元;總體實現61.6%的節能目標。每年降低隧道照明能耗3242萬度,相當于1.1萬噸標準煤,為社會減少CO2排放3.4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