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的服務,將涉及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社會管理服務事項、行業管理與協調事項、技術服務事項、政府履職所需輔助性和技術性事項、政府維持自身正常運轉所需服務事項以及其他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公共服務事項等7大類52個領域267項。
9月29日,記者跟隨四川省政府購買服務現場推進會代表考察,并從會上得知,政府購買服務原則上不專門新增安排購買服務的財政預算。
政策解讀:
今年川內試點購買服務原則上不專門新增資金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和此前我省出臺的《意見》都規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所需資金在既有財政預算安排中統籌考慮。”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在29日的推進會上表示,政府購買服務只是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和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的改進,并不是新增財政資金專門用于政府購買服務。因此,原則上不專門新增安排購買服務的財政預算。
1、什么時候買?今年川內各地盡快推進試點
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各地都要結合本地實際,選擇教育、就業、社保、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選擇條件成熟的民生項目,盡快推開試點。
根據《意見》,未來政府購買服務的工作將在2015年至2016年在全省逐步推開,到2017年全省初步建成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平臺和機制,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
2、服務向誰買?主體為合格的社會力量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購買服務的關鍵之一是明確政府購買服務中“向誰買”,即要有合格的社會力量接得住,政府有的買。根據《意見》規定,承接主體為:依法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或經國務院批準免于登記的社會組織,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企業、機構等社會力量。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政府購買服務,目的是讓人民群眾享受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因此政府必須把好市場準入關,同時要堅持政府購買和培育扶持并重,進而提升社會組織公共服務能力,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3、花的什么錢?在既有預算中提高購買比重
對于新增的或臨時性、階段性的公共服務事項,原則上都要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指出,以后改革的方向是“辦事不養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所以需要改變一有新增事項,就想法新設機構養人辦事的慣性思維。同時要盤活存量,在既有預算支出框架中,要逐年提高政府購買服務支出所占的比重。
4、過程如何規范?提醒注意四類
政府購買服務實施過程需注意四類情況:1、大包大攬。向社會力量購買不屬于政府職能范圍的服務項目;2、“卸包袱”、“養閑人”。將不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公共服務事項推向市場;3、堅持“費隨事轉”,堅決杜絕“一邊購買服務、一邊養人辦事”;4、各地在政府購買服務工作開展初期,主要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開展試點工作,對其他領域項目待條件成熟后,再拓展推開。
樣本·購買養老服務合同一年一簽考核不合格不續簽
記者了解到,7大類共計267項購買服務事項中,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養老服務被列為今年進行試點的6個項目之一。作為全國首個探索社區養老的城市,2012年8月,成都高新區福怡助老助殘中心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將位于芳草街76號的芳草街道助老服務中心承接下來,代替社區進行養老服務工作。
29日,記者在芳草街道助老服務中心看到,十幾位老人圍坐在助老中心的院子中央,由專門的醫護人員替他們檢查身體。“我們每周都會針對住在這里的老人進行健康檢查。”福怡助老助殘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心有18位老人入住,平均年齡都在80歲以上。”
根據介紹,芳草街的助老中心自去年4月起開始接待老人入住,到今年8月,累計已經入住了60余名老人。“管理和護理人員都是持證上崗,老人對服務質量每月滿意率,平均都在95%以上。”
但是,政府購買了專業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之后,不意味著政府可以當“甩手掌柜”。芳草街道辦事處的相關負責人說,街道辦事處制定了許多標準進行考核,相關合同也是一年一簽,如果考核不合格,有可能就不再續簽合同。
|